關於跑步
是一項有氧運動,必須持之以恆才能維持與提升自己體能
在開始前是需要運動型穿戴裝置(運動手錶)
才能量化自己的運動,進而評估自己的運動是否為有效
挑選之重點:先選好自己的預算範圍,在價格帶中挑其中自己最需要的
這聽起來很簡單,但連我的運動教練都在問哪支錶好(我又不知道教練平常之運動項目)
所以,為了協助各位了解,我建議從4面向考慮自己的運動手錶:
1. 預算
預算實在是很難說明,因為一分錢一分貨
另外,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呈現
我認為可以在你/妳原設想的預算下加一點點預算
比如:你/妳原設想是3000元以下,可以加一點變成3500~4000元
這樣你/妳也許有機會買到功能比較好一點的,
買了比自己設想貴的,多出來的錢也迫使自己多一點運動
2. 功能
這聽起來很簡單,但連我的運動教練都在問哪支錶好(我又不知道教練平常之運動項目)
所以,為了協助各位了解,我建議從4面向考慮自己的運動手錶:
- 預算
- 功能
- 整合性
- 外型
1. 預算
預算實在是很難說明,因為一分錢一分貨
另外,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呈現
我認為可以在你/妳原設想的預算下加一點點預算
比如:你/妳原設想是3000元以下,可以加一點變成3500~4000元
這樣你/妳也許有機會買到功能比較好一點的,
買了比自己設想貴的,多出來的錢也迫使自己多一點運動
2. 功能
利用運動手錶評估自己運動,我認為有3項功能是重要的
- GPS全球定位: 測量跑步之距離
透過衛星的全球定位很可能受到當下環境影響準確度,但用GPS測量距離總是用步伐距離估測來更客觀
- 心跳數(心律 ): 量每一分鐘的心跳數
心跳數會與你的運動狀況相關,舉例來說:
- 檢康檢查再測量心跳時候總是跟你說先靜止一段時間在測量
- 當我們全力衝刺跑100公尺 與 走100公尺,會明顯感受到跑100公尺覺得心跳較快
所以心跳將會是重要指數來評估運動量[1]
- 運動活動模式: 同樣時間下,不同運動將有不同運動量
例如: 騎飛輪一小時與跑步一小時,我個人感覺運動量是完全不同的
對於運動手錶的功能也是不同的,騎飛輪就不用GPS全球定位,另外,透過這樣的功能可以了解自己做了哪些運動
為了能滿足這三項功能,筆者有用過:
- Samsung Gear Fit (目前有Fit2 Pro版本)
- EPSON WristableGPS J-300B (目前使用中)
3. 整合性
若您不只是跑步,可能有騎腳踏車、或三鐵的運動,我覺得必須要考慮一個裝備的整合方案
才能完整測量您的運動,
我覺得可以探討如:腳踏車的迴轉速與您的心率
協助自己了解自己的運動情況,協助後續運動的調整
倘若沒整合,你必須整合這2巷數值(而且統計區間不同,光資料時間的校準就很麻煩了)
還要自己統計在EXCEL之類,我覺得不需要花時間處理這方面資料
4. 外型
<持續富奸>
若您不只是跑步,可能有騎腳踏車、或三鐵的運動,我覺得必須要考慮一個裝備的整合方案
才能完整測量您的運動,
我覺得可以探討如:腳踏車的迴轉速與您的心率
- 當您的迴轉速到達90時,是否已進入無氧區間,若未達即可再提升自己迴轉數,增加自己的極限
- 攻略上坡時,迴轉數是多少? 同時心率是多少...
協助自己了解自己的運動情況,協助後續運動的調整
倘若沒整合,你必須整合這2巷數值(而且統計區間不同,光資料時間的校準就很麻煩了)
還要自己統計在EXCEL之類,我覺得不需要花時間處理這方面資料
4. 外型
<持續富奸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通常運動手錶會幫你算好,有很多種衡量公式: 年齡、最大心律、靜止心律....等參數,
我自己會用心跳數簡單評估
熱身: 運動前靜止之心跳數<心跳數<110
燃脂: 110<心跳數 <140
有氧: 140< 心跳數<160
[1]通常運動手錶會幫你算好,有很多種衡量公式: 年齡、最大心律、靜止心律....等參數,
我自己會用心跳數簡單評估
熱身: 運動前靜止之心跳數<心跳數<110
燃脂: 110<心跳數 <140
有氧: 140< 心跳數<160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