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跑鞋]崛起的美洲獅: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 開箱評測感想(15km 平均配速5'25" =5km 5'39" + 5km P5'10" + 5km P5'28" )
當看到日本菁英選手設樂悠太沒有跟NIKE繼續簽約,心想下一站可能是ADIDAS,但看到限動發現居然是PUMA?!( 蝦咪 PUMA?
![]() |
IG@yuta_shitara1218 |
事實上,PUMA本來就有在專業運動領域發展 , 像是一級方程式賽車 F1,曾任世界冠軍Lewis Hamilton有擔任過品牌大使,田徑短跑項目的牙買加名將波爾特(Bolt)也是穿著PUMA,而近年PUMA動作頻頻擴大了專業運動領域,像是籃球鞋就有NBA球星 球三弟(LaMelo Ball)、褲子馬(Kyle Kuzma)..穿著出戰,在長跑領域真的是相對少,但美國選手Molly Seidel 在東奧一舉拿下女子全馬的銅牌,雖然跑者實力才是重點,但不可否認PUMA為菁英選手所打造的鞋款,就是今天開箱這款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 (Nitro Elite Racer) !
初步河濱試跑感覺,Nitro Elite Racer相對於以往試過碳板鞋的印象: 如ASICS Metaspeed SKY、Saucony Endorphin Pro 、NIKE VaporyFly,有競速鞋的基因,但這雙相對是平易近人的鞋款,不管在價格或性能,可說是高性價比(高CP值),以我開箱跑的速度分布在(5'04"~6'00" =5km 5'39"+5km 5'10"+ 5km 5'28"),我認為半馬Sub2的跑者也是可以穿的
鞋面
鞋面透氣性不錯,在24度1小時半的路程下沒有非常熱的感覺,騎車會有點涼爽感,但說真的,與其說是鞋面不如說這是一個容器的概念,我個人覺得少了彈性與柔軟度,但是換來了絕對的輕量! (Nitro Elite Racer US10.5鞋款只有210g)
整個鞋面有點像是挺一點NIKE Vapoweave壓製成型;版型應該是可以拿正常尺碼的(個案分享: 因我個人右腳型在第3、4指較長 Nitro Elite Racer穿入後剛剛好,跑較久的時間才有磨到感覺,就是因為磨到也才會覺得少了彈性與柔軟度)

鞋舌上是有一點緩衝物的填充,邊緣有柔軟度沒有磨腳的感覺,而鞋舌雖然沒有鞋帶固定孔,但鞋舌與鞋身縫合起來所以在跑動的過程中鞋舌是不會滑動,鞋帶跟Adidas Pro 2一樣完全沒有伸縮性(德國牌都這樣??),整體而言,鞋身的包覆性與鎖定是沒問題的
鞋跟有貼片做補強,但沒有後跟護片來保護(畢竟是競速鞋款)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:
(1)Nitro Elite Racer在鞋前/後幫處有大面積反光材質(上圖銀色處),我認為有助於跑者在河濱夜晚跑步的安全性
(2)鞋面真的很透,襪子真的顏色真的要選一下才會有比較好的搭配
中底
中底採用了PEBA材料 Nitro Elite,摸起來有點像是New Balence 的Fuel Cell ,跑感來說我覺得相對市面上碳板鞋款多一點柔軟與緩衝,也許壓縮行程較長使得Nitro Elite Racer跑起來的感覺沒有這麼有厚度,是相對貼地的感覺,我完全沒有感覺得他是28-36mm的厚度
在我從6'00" 2km後去追5'30" 列車有開比較快一點,INNOPLATE複合碳板有回應到我腳下去的力量,但剛性強度不會像Asics Metaspeed Sky強烈的回應,也許是INNOPLATE複合碳板之材料特性,所以我在開箱測試速度主要是設定在給半馬追求sub2跑者(P5'30"~5'40"),速度再上去的跑者當然沒什麼問題
外底
PUMA Nitro Elite Racer外底為"PUMAGRIP LT",幾乎都有包覆到相當有誠意,有一些小地方是摟空的來減輕重量的,但又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(如下圖圓圈處),在河濱15km後 外底的細紋處沒有看到明顯的磨損。目前還沒有測試過雨天與賽道,不過能在磁磚上有基基聲,應該是有不錯抓地力,耐磨性則就待時間考驗
整體來說
購買指南
2. 這一雙跟Deviate Nitro 有點類似的配置,價位差在1k左右,但Elite版本光中底材料的不同使得Elite版本在重量、緩衝、腳感整個大幅升級,建議直上Nitro Elite Racer
3. 如果您鞋櫃已有幾雙碳板鞋,Nitro Elite Racer相對於市面上碳板鞋我個人認為沒有這麼強烈的力道回饋,但考量成本&大底的分布面積我覺得是適合與目前賽事鞋搭配作為訓練鞋款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