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跑鞋]天空才是我的極限: 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 開箱評測感想(實戰渣打馬半馬 P5’05+皇居21km P5'09)

METASPEED 如其名 META SPEED是在超越速度,亞瑟士運動工學研究所 (ISS)對此做了分析研究,重新探究速度定義出2項影響速度(y)的關鍵指標(x): 步輻&步頻

還記得當初2021年琵琶湖馬拉松賽事,市民跑者之王川內優輝在跑出2小時7分台(2小時07分27秒),相對以往的薄底鞋款穿了ASICS尚未發表的ASICS METASPEED SKY Prototype,相隔8年再度創造PB,雖然沒有直接因果證據顯示出因為穿METASPEED鞋款而有PB,但顯示出METASPEED系列的實戰能力

產品不斷演進優化, 2024年ASICS 也推出了 METASPEED SKY Paris,有全新的中底材料與幾何,鞋面材質,在日本ASICS RUN TOKYO MARUNOUCHI租借跑一次,印象很深

回台灣看到ASICS 出了EKIDEN配色,雖然暴預算,忍不住還是來了一雙(鞋櫃爆倉)


▌鞋款規格

  • 重量: 約 179g(US男 8 號)
  • 前後掌落差: 5mm
  • 堆疊高度: 後跟 39.5mm / 前掌 34.5mm

✅優點

✔ 超輕量
✔ 中底優異的能量回饋與推進力,且穩定輸出
✔ 能量回饋且帶緩衝
✔ 鞋面透氣性佳。波浪鞋帶解少鬆脫機會

❎缺點

✘ 比賽配速下,急彎較為困難
✘ 賽事鞋款,不太適合JOG以下的配速
✘ 後跟的穩定度可能較不適合後跟跑法的跑者


▌靜態感受

I. 鞋面


鞋面採用 MOTION WRAP 2.0,超輕量且透氣的工程網布,但不會有刮腳的感覺,鞋面各區有不同密度構成,策略性地來增加強度,宛如廠車的設定,整個鞋身組件(鞋舌、鞋身、後跟、鞋墊)都可看到孔位來減輕重量與散熱

後跟包覆非常舒適,仍有輕量的穩定片來穩定(畢竟是賽事款),提供了舒適與基本支撐性

邊緣波浪的鞋帶,即便比賽不打雙節也安心

鞋楦頭不算充裕、我選擇正常尺寸


II. 中底

本次重大更新就是中底材料,採用基於PEBA的FF TURBO+,特點是能同時兼具輕量、回彈性更強、帶著緩衝,搭配全掌碳纖維板,進一步增強推進力與跑步效率,另外,重點是能在賽事中穩定輸出,在賽事後半段,我感覺自己不太需要刻意推動的感覺

另一個值得提的更新是在METASPEED SKY PARIS中調整了後跟推疊體積的設定,相對 SKY+有更多的體積來增加穩定,較前一代較可對應後跟跑法的跑者,但DROP為5mm與可能略不利


III. 外底

外底採用 ASICS GRIP 橡膠,均勻分布孔位與重新配置了橡膠範圍來減輕重量,在公路與跑道上抓地力穩定,目前尚未遇到雨天,不過推測就表面紋路在過往鞋款來看,在潮濕路面應該也是會有一定表現。


▌動態感受

雖只跑兩次半馬,共40+km,不過METASPEED SKY PARIS 個性明顯,滾動感相對於其他競賽款不是這麼明顯,從抓地到推蹬轉換,非常直接鮮明,很適合我這種力量型的跑者(MotionMetrix),可以想見METASPEED SKY對於步幅型跑者的增進

厚實的中底雖帶來充沛推進,很適合強度配速與賽事,但也是過彎的靈活度卻相對低,像台灣渣打馬有許多髮夾彎,使得必須要過較大幅度彎道,來維持配速,另外也較不適合慢配速的輕鬆跑或慢跑,體感會比較難駕馭

另外,渣打馬賽事中13km處有踩到坑洞翻船了,寬廣的中底與後跟有感覺到支撐性,但支撐性仍無法與其他訓練款比較(最後還是撐完比賽了


▌結論

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 是一款完全體的碳板競速跑鞋,可對應各種距離賽事,輕量與充沛能量推進的設定很適合5k 10k的距離,透氣與中底穩定的輸出則可對應到半馬/馬拉松賽事,可說是路跑選手為達PB目標的專武之一


▌購買指南

(1)EDGE與SKY的選擇,這兩雙的個性非常鮮明,EDGE很有滾動感,SKY則是推蹬,實務上選擇方式也許看自己偏好哪種腳感來選擇即可,不一定要從ASICS所說的步幅與步頻來看

(2)預算夠的話,ASICS其實有很好的產品線矩陣,一般訓練的話,可再搭配SUPERBLAST 2 做長距離訓練,

我覺得SUPERBLAST 2 + METASPEED SKY PARIS是很好的one-two punch組合,他們主要的中底材料是相同的,在搭配NOVABLAST5用於恢復跑跑與輕鬆跑 , 這三雙是很優異的比賽組合

* 本站SUPERBLAST2開箱評測:https://zrclubr4.blogspot.com/2024/11/asics-superblast2-review.html



留言